学院要闻

更多

人才招聘

更多
0912

招聘类型: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诚邀全球英才加盟上海交大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

招聘条件:

教授: (1)在高校及科研机构担任教授或相当职务; (2)能够把握相关领域学科的发展方向,能够引领学科前沿,掌握关键技术,具有凝聚多学科协同攻关能力,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 (3)师德师风优良,并具有创新、探索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 副教授: (1)博士毕业后有相关领域三年及以上工作经历,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2)具有独立开展创新性研究、主讲课程、指导博士生的能力,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表现出较强学术潜力; (3)师德师风优良,并具有创新、探索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工作经历要求。 助理教授: (1)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有相关领域工作经历,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2)在学术前沿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表现出较强学术潜力; (3)师德师风优良,并具有创新、探索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工作经历要求。 专职科研: (1)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2)有参与或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经历,有志于服务大科研团队、大科研项目、大科研工程; (3)具有严谨的学术态度、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博士后: (1)具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2)具有严谨的学术态度、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021-64355111-6198

联系地址:

0301

招聘类型:博士后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张宸教授团队招聘博士后

招聘条件:

1.身心健康,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已获得或即将获得能源动力工程、自动化工程或相关学科博士学位; 3.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堆或储能电池领域研究背景者优先; (1)电化学机理、电化学阻抗谱 (2)鲁棒控制、故障诊断、在线预测 (3)深度学习、强化学习 (4)数模双驱、数字孪生、大模型技术 4.具有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出色完成科研工作。

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老师

电话:021-64355111-6291

联系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剑川路665号

2911

招聘类型:博士后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 Nicolas ALONSO-VANTE讲席教授招聘博士后

招聘条件:

1.具有研究生教育学历,博士学位,或者已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2.具有化学、化工、材料化学、能源动力工程等相关学科或者相关专业背景,且具有以下方面研究经验者优先:CO2催化活性纳米功能材料合成;CO2电催化/光电催化机理理解;CO2电催化/光电催化原位表征技术开发; 3.诚实守信、热爱科研、工作认真负责、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老师;张老师

电话:021-64355111-6527

联系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剑川路665号

2405

招聘类型:博士后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李跃辉教授团队招聘博士后

招聘条件:

1.均相催化、C1催化和CO2捕集利用研究 2.热爱科研、身心健康、工作勤奋、有责任心、上进心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独立开展研究 3.35周岁以下者优先

联系方式:

联系人:闫老师

电话:18018759668

联系地址:上海市闵行区剑川路665号

论坛活动

更多
1601月

新型电力系统相关主题前沿研究学术报告

2025-01-16 16:00-18:00

上海交通大学智慧能源创新学院科技馆三楼会议室

2512月

智慧能源创新学院第三届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2024-12-25 8:30-12:00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

0512月

“可再生资源与C1催化”的学术研讨会

2024-12-05 09:00-17:20

智慧能源创新学院西部教学楼305室

2911月

畅谈中哈可持续发展合作“青动力”赋能未来发展论坛

2024年11月29日16:30-18:00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西部教学楼301

2911月

2024能源前沿论坛(第二轮通知)

2024年11月29日~12月1日

江苏省昆山市时代皇冠假日酒店(江苏省昆山市前进东路333号)

1610月

全球胜任力系列-国际暑期项目分享会

2024年10月16日(周三)下午2:30-3:30

智慧能源创新学院西部教学楼405

1510月

德国莱布尼兹催化研究所Kathrin Junge和Henrik Junge教授学术交流

2024年10月15日(星期二)9:00-12:00

上海市闵行区剑川路665号智慧能源创新学院西部教学楼305室

1110月

二氧化碳加氢制绿色燃料与化学品

2024年10月11日(星期五)14:00-15:30

智慧能源创新学院西部教学楼305室

探索发现

更多

学院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发文:高比能全固态电池正极侧界面空间电荷层调控

全固态电池由于兼具高能量密度以及高安全性的综合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电池体系的理想方案。然而,使用固体电解质代替电解液以实现电池固态化的过程中,如何实现电池内部快速的锂离子迁移成为实现全固态电池实际应用的关键。近期研究表明,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如Li10GeP2S12、Li6PS5Cl、Li3PS4等)具有与传统电解液相当的室温锂离子电导率(>1×10−3 S cm−1),同时其质地较软,通过冷压的方式即可实现与电极材料较好的界面接触,从而实现快速的锂离子传输。目前,基于该类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研究中,提升硫化物固体电解质与高比能三元正极材料(NCM)界面相容性的相关工作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在正极侧,界面化学/电化学稳定性、界面蠕变以及空间电荷层效应对界面锂离子迁移的影响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这严重制约着新型稳定正极界面的构筑以及全固态电池应用化进程。

学院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发表论文:能源系统低碳转型路径规划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国家电投智慧能源创新学院刘祖明助理教授等人在能源领域著名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发表 “Low-carbon transition pathways of power systems for Guangdong-Hongkong-Macau region in China” 的论文,提出了一个高时空分辨率且集成投资规划与运行调度的能源系统综合评估模型,研究了粤港澳地区电力系统多场景的低碳转型路径,发现粤港澳地区电力系统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需要年度平均支出218亿美元,占2021年粤港澳地区区域生产总值的0.94%,而2035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则需要年度平均支出增加5.18%。研究还发现,提高化石燃料价格和强化输电网络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地区能源系统低碳转型。本文的第一作者为刘祖明,通讯作者为刘祖明和谢晓敏,合作者李明全和Edgar Virguez分别来自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该研究得到了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的资助。

上海交通大学智慧能源创新学院赵耀副教授:相变储热及卡诺电池研究进展

随着双碳目标的全面推进,新型储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势在必行。其中,储热及热机械储能是大规模新型储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储热技术之一,相变储热因其储热密度较高、运行温度恒定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正逐步得到规模化应用;而卡诺电池作为一种新兴的热机械储能技术,具有容量大、响应快、往返效率高等优点,且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在电力系统调控和区域供能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新型电力系统技术经济研究所在Nature Energy发文:面向能源系统优化问题的区块链共识机制

近日,能源领域顶级期刊Nature Energy发表了上海交大智慧能源创新学院双聘副教授陈思捷等人的研究性论文《A blockchain consensus mechanism that uses Proof of Solution to ...

精品培训

更多

双碳领跑者系列培训项目

梯次化培养低碳领军人才、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和应用人才,多维、全景式地剖析双碳背景下能源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增强绿色低碳发展本领,加强“碳中和”关键能力建设,为我国低碳转型发展和碳中和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实现提供人才保障和专业支撑。

ESG与可持续发展高级研修班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我国政府也在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2024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中国政府将探索开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价,推动企业在发展中注重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治理结构的完善,为中国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发展指明了方向。3月,上海、北京、苏州三个城市连续发布了促进ESG发展的相关政策。

“双碳领跑者”储能专题培训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抽水储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

碳道CEO项目

“碳道CEO项目”,凭借上海交大强大科研力量与国家电投产业实践双重支撑,主要围绕碳中和发展相关战略新兴领域,聚合校企优质资源,搭建“政、产、学、研、投”的创新生态圈,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商界领袖。并以此推动科创研究、产业升级、企业转型。

“能源+数字化” 培训项目

全面提升项目开发人员的数字化信息化能力和水平,强化互联网思维在综合智慧能源开发过程中的理解和应用,助力企业县域市场开发、大用户开拓、综合智慧能源发展、三网融合等“三新”产业数字化发展。

国际化人才系列培训项目

针对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高潜人才以及境外职业经理人、境外优秀骨干员工开展梯次化系列培训,首次采用“测、培、评、用”一体化设计,首次引入“影子培训”方式, 搭建“基础篇、修养篇、专业篇、实战篇”四大学习模块,采用“1+N”模式配置培训内容,旨在“实 战为本、训战结合”,努力培养一支“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善于成事”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队伍和科技人才队伍。

活力家园

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电投 学院师生互选 实验室管理平台 支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