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精品教材及新形态教材建设经验分享、教材编写与出版的“知己知彼”》|学院第五期“智慧·有约”教师沙龙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4-11-15 浏览次数:1053

2024年11月13日中午,学院第五期“智慧·有约”教师沙龙在西部多功能辅一楼报告厅顺利召开。为进一步推进学院教材建设工作、加快教材编写与出版进程、提高教材建设质量,学院教学发展分中心会同人力资源部特别邀请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获得者童钧耕老师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助理兼教材出版中心主任杨帆,分别带来《精品教材及新形态教材建设经验分享》《教材编写与出版的“知己知彼”》主题分享。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工作)朱晓红、副院长刘晓晶,人力资源总监费洪波,师资、博士后及教学发展分中心、人力资源部共40余人参加本期沙龙。

刘晓晶作领导致辞并介绍本期沙龙的主题与意义,他指出编好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院把教材建设列入重点工作,2022年成立教材工作委员会,并于今年10月份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教材编写与出版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共同构成了教材建设的核心环节,此次沙龙邀请了教材编写专家和出版专家做经验分享,鼓励学院师资结合学院的专业特色、人才培养需要和授课课程进行教材编写和出版。

童钧耕老师从自身多年教学与教材编写经验出发,分享新形态教材建设心得。他重点讲解了教材编写须确立“为学生编写好教材”的信念和明确定位,要认真、完整完成若干教学周期,有深度和广度的资料积累后整理思路、形成框架。他提出一本好教材需长时间积累、适当定位并有特性,要立足于优秀(精品)纸质教材体系,逐步构建纸质与电子网络技术相结合、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形态教材。童老师的专业分享,很大程度地提升了教师评估教材、改编教材、合理使用教材的意识与素养及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的能力。

杨帆老师从教材编写与出版出发,就交大出版社对于高质量新编教材的支撑和投入、教材编写、评审材料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全面分享。她的讲解详细、实用性强,为学院教师编写规范教材与申报成果工作提供了实质性的建议启发和有力的指导参考。

学院将全面加强教材建设,以教材管理规范教学运行、以教材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培养,进一步优化教材建设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编写教材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强与学校出版社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校院高质量教材建设工作。